未尝的夙愿

李白自狱中出来后,对于友人们的鼎力相助铭记于心。当时他虽已出狱但仍是戴罪之身,等待最后的判决。宋若思对李白的确是仁至义尽,他不但将李白营救出狱,且上书皇帝推荐李白,但因永王案牵连广大,所以肃王并未赦免李白的罪,而作为“叛臣”,李白获得的唯一刑罚就是——斩首示众。

当李白知道自己将受斩首之刑时,内心波涛起伏,无法平静,他忽而仰天长啸,忽而低头饮泣,并常一个人默然地取酒独饮,弹琴吟唱,神色黯然。

李白素日结交的朋友们得知李白受难,无不竭尽所能,到处奔波加以营救,但都无法使肃宗改变主意。就在一切似乎都趋于绝望之时,曾受李白恩遇的郭子仪适时地向李白伸出了援手。他的出现真如天神一般,有效地扭转了局面。

当年李白北游太原时,郭子仪还只是无名小卒,如今他因平定安禄山之乱有功,而被封为汾阳王,皇帝对他恩宠隆盛。

当郭子仪得知李白因永王事件被判斩首之刑时,忙前去求见皇上,要求肃宗能免李白一死,他愿抛却官爵代李白赎罪。肃宗见汾阳王一片赤诚,竟愿为朋友舍弃自己出生入死才得到的功名富贵,十分感动,于是亲下赦令,免去了李白的死罪。

李白终于躲过一死,幸免于难,但他仍被判处流放夜郎。此时的李白已是位白发苍苍、满脸皱纹的老人,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偏远的夜郎。他年轻时曾浪迹天涯,可那时一身了无牵挂、恣意快惬,如今在饱受风霜,且一切希望和幻想都落空之时,却要以罪臣之身被驱逐出中原。怆然无措之下,李白孑然地踏上了被放逐的旅程。

由于李白游踪遍天下,且性格豪放,在各地结交了不少朋友,所以流放夜郎途中,每到一地都有人为他送别,而他也必作诗答谢,他在诗中道尽了一颗衰老哀愁的心灵的吶喊与不安。

公元759年春天,中原地区久旱不雨,河干田枯,百姓陷入朝不保夕的艰苦困境,有人认为这是国内连年来的动**引起了天怒,所以力陈天子举行大赦以平息上天的怒气。

这时李白正在流放夜郎途中,当他得知皇上颁下了大赦的旨意,自己即日便可获释,那颗早已如灰烬般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。

李白一得赦令,便迫不及待地沿江转回到江夏、岳阳、浔阳。他曾有一首《早发白帝城》记述他出峡的情形,诗中充分地展现着诗人的喜悦与蓬勃洋溢的生命力,如今已成为传世佳作:
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后第二年,曾作诗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:

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。影落明湖青黛光,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香炉瀑布遥相望,迥崖沓嶂凌苍苍。翠影红霞映朝日,鸟飞不到吴天长。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闲窥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叠道初成。遥见仙人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先朝汗漫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
作者在诗中以“今日之我”笑“昨日之我”,有如发了一场疯癫的大梦。李白回到了荆楚,他那长期饱受煎熬的心灵此时获得了完全的开脱与解放。他在江夏、岳阳等地尽情地游山玩水、饮酒赋诗。经历了这一次大波澜后,李白在诗文的创作上也更有成就,从这些诗作中,似乎可以挖掘出一个刚刚复苏且悦然生动的灵魂。

李白似乎从来没有为钱财烦恼过,但当时正值大乱过后,他不该再像从前那样挥霍无度了。但是李白仍旧挥金如土,他为了能尽情欢乐,往往一掷千金,毫无吝惜,所以经常捉襟见肘。

数度被现实的利刃刺伤的李白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酣醉沉沦后,试着去追求另一种心情的舒展和寄托。当时他得知元丹丘已迁居到江南的石门山,便生出一股欲往石门山与元丹丘一同隐匿山林的冲动。但仙道之事毕竟只是一种幻想,太清三界固然值得向往,而现实中也有许多事情必须顾虑,难以割舍的情愫羁绊着他,牵引着他。

李白对现实政治已痛恨失望到极点,但天真纯然的他也会因一点点的小火花而再度燃烧起对理想的热情。公元761年,安禄山部属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领兵南下,战火又起。朝廷恐怕战祸扩大蔓延,忙派李光弼为统帅,领兵前往镇压。谁也没想到,这位已经年届六十,且满心创痕未愈的诗仙竟然请缨南征。肃宗也被李白超越个人利益得失的那份痴情所感动。

李白毕竟年岁太大,心有余而力不足,在随着军队南行至苏州时,他不幸病倒了。这场病对李白来说不啻为一记重击,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迈,而自己的素志也永远地破灭了。

他泪眼望着前行的大军,心中祈盼着这批正义之师能成功地肃清叛贼,凯旋而归。那些人马渐渐地往南走远,而自己立功赎罪东山再起的雄心也因远去而朦胧,终至消失了。李白见一切都已消逝,才泪眼蒙蒙地策马北行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